“溫室里培育的小麥,眼看著就要過授粉期了,這可怎么辦?”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小麥抗病遺傳與分子育種課題組帶頭人韓德俊教授心急如焚。
師生居家隔離、南北校區學生禁止流動……連日來,一系列嚴格舉措在確保了疫情防控的同時,也給科研工作的正常運轉帶來挑戰。對農學領域來說,由于試驗周期長,有時多年研究才能出一項成果,如果錯過作物的關鍵生長節點,就可能需要再等1年才能繼續試驗。
“小麥的安全生產,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關鍵?!表n德俊說,隨著近年來氣候的變化,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白粉病等真菌病害發生頻繁,威脅著小麥的安全生產,種植抗病品種成了持續、有效控制病害的一個措施。
“然而,當前的現實是我們的抗病品種極度匱乏?!表n德俊說,其主要原因是以常規育種技術來培育抗病品種的工作量大、周期長,我國大部分育種單位尚不具備精準的小麥抗病鑒定能力,已發掘的部分抗病材料與克隆基因得不到充分利用,最終導致生產上的抗病品種抗性單一。
這種情況下,小麥生產不得不嚴重依賴于化學藥劑,這造成了環境污染。
韓德俊帶領的7人課題組,正是為了建立抗病分子育種技術體系,創制能抵抗不同病害的小麥新種質和骨干抗病親本,從而為小麥育種專家提供一系列兼抗、多抗材料,更好地服務于小麥產業的綠色生產。
“具體到這一次,試驗材料是加代小麥,如果錯過了雜交授粉,不僅前3年的試驗材料白白浪費,后面的試驗也無法開展?!闭n題組成員王長發副教授說。
得知課題組面臨的困難,農學院黨委立即決定,組織招募居住在北校區的大一、大二學生擔任志愿者,協助完成小麥雜交授粉工作。號召發出短短幾分鐘,就有20余名學生積極報名,希望加入這場小麥育種“保衛戰”。
3月13日晚,師生又接到了“未來兩周學校進行全面封閉管理”的通知——這意味著,南北校區同時執行嚴格的“只進不出”政策。接到通知,負責對接本次工作的輔導員第一時間聯系王長發——低年級的本科生沒有進行過雜交授粉的操作,如果沒有老師指導,難以完成授粉工作。
思考片刻,王長發回復:“那我就在北校區住半個月吧!辦公室臨時加張床,帶上電腦、教材,也不耽誤線上上課!”
就這樣,腿傷尚未痊愈的王長發拄著拐杖,入住北校區辦公室。
3月14日下午,溫室里的加代小麥雜交授粉工作順利展開。王長發一邊拄著拐杖,手把手教學生們如何授粉,一邊仔細查看小麥長勢。從下午3點到晚上10點,王長發安排學生輪換休息,自己卻在溫室里連續工作。
“這次經歷不但讓我學習了新的知識和技能,還親眼看到了疫情下帶病堅守科研一線的老師,真的敬佩和感動!”農學類專業同學郭芷彤說。
王學鋒 張麗蕓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海華
本文轉載來源:中國青年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聯系人:王經理
手 機:18058731106
郵 箱:
公 司:杭州托普儀器有限公司
地 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